純印老人:四種較突出的障道緣

2013021612:09

眾生蒙蔽了自己的心性,貪戀著五欲六塵的不實外境,受外緣的影響內心則生起妄想的紛擾,因迷而不覺,遂甘心受塵勞的驅使無休止地輪轉六道。

修行法要:不要向心外去妄求,心性凡聖本無差別,要在自己的心中打開佛的知見。遠離世間人根深蒂固的心地不正、私欲過重、愚昧迷執、口善心惡、貪愛嗔恚、嫉賢妒能、諂媚佞言、貢高我慢、損人利已等種種惡道習性,這些就是在開眾生的知見。有緣眾生,正自己的心念,開掘自性般若,時時觀照自己的心性止惡修善。能開佛的知見,就是佛出世間,這即是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佛在《法華經》曾比喻三車:羊車、鹿車、牛車(大白牛車),此是佛假設的三乘方便法,因眾生迷失自性的實相而施設的權教,唯有大白牛車是佛真實說的一乘實相法,是為眾生修持而開顯的實教。

畢竟只有一佛乘,並無其他的教乘;或說二乘或說三乘,乃至說無數的方便法門,以及種種因緣譬喻等言詞,這些法全都是為了那一佛乘而方便說的

末法眾生根性低劣,福薄、障深、迷重,剛強難化實不易度,為貪世福造惡多端,業力深重。

我輩修行人所以成就不大——“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任務觀、功德觀、名相觀、儀軌觀,這四種較突出的障道緣須引起行者警惕。

任務觀

念佛誦經只為完成功課而用心。不知如何親身體證佛自心之法;功課結束後,不知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又不知如何用心觀照。

有任務觀者,必然壓制了學佛的輕鬆、自在、快樂的內心受用,將虔誠、自願、輕安、愉悅、受用的佛法變成苦惱、被動的束縛,忘記了佛法就是生活之法,忘記了修行就是修心、就是使人人本具的清淨平等慈悲的佛性,在契理契機的功課中顯現出真心的妙用。

功課分為定、散二課。定課誦經修定力,散課念佛修淨心。若摻雜了任務觀點,心就不淨,法與心就不相應,欲達一心不亂就更望塵莫及了。

功德觀

有心作善,其善不贊;無心作惡,其惡無過。學佛人不知功德與福德的區別,真正的功德並不在事相上,也不在修法上,更不在誦多少經、念多少咒上。

功德是與本性相應,它是內心世界脫離了煩惱的一種清淨無染的狀態,即無念、無知、無見,它是自我性德顯現的一種悟證。念念無滯、洞見本性的妙用為功德。

見性是功,平等心是德;謙謙無我慢之心是功,身口意與禮相合是德;心生萬法是功,入法離念是德;念佛不執著,念與淨心相應是功,生活、修持心不染六塵是德;心地清淨是功,平等慈悲是德;無我相是功,行普敬、三輪體空佈施是德。

功是精純的功夫,德是身口意三業的德行。功德不是求來的,也不是做來的,是在修持中積功累德,即凡事不走心,念念無住,放下有念,又不住無念,使自己的身心世界與佛果菩提融為一體則功德自然顯露,道業亦在無知無覺中完善。

名相觀

佛門經典浩如煙海,諸宗著作名相極多,學佛人若鑽字義,著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義,最後得到的是佛學,而非佛法,不是學佛人。

經典律論諸多名相,不過是如指引月,若死在名相上,必背離佛理。

全佛是心,全心是佛,離此則背離佛法的究竟,不能開智慧,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所知障會遮蔽本覺的清淨心。

什麼人被名相觀所障呢?理論多(從經論得而非自性悟)實參少者;說禪多(口頭禪)見性少者;望文生義多自性流露少者……佛門的文字乃敲門之磚,悟道後必須離文字相。

佛法非從外得。只要不思、不想、無念、無求、無得——當下即是。

儀軌觀。

佛教為了接引信眾設了許多儀軌,如寺院的早晚殿課誦,禪宗的禪堂,密宗的壇場,淨土宗的佛七、念佛會等都有許多儀軌,繞佛、止靜、跑香、坐禪、灌頂、禮佛等,很少有人明白儀軌的作用,而起執著心,如上幾根香,點什麼樣的蠟燭,進大殿如何邁腿……

佛門的儀軌是修行中起攝心作用的,是一種禮節,這些禮節讓人感到道場肅穆莊嚴、使參加者從心裏對佛像、對出家師、對經典油然起敬。

儀軌的嚴肅性和道場的氣氛感染你妄念不生,全部身心都投入,使心清淨,久之心淨體亦淨,它不但是精神療法,心靈的薰陶,使你萬緣放下,一心向佛、向道,塵勞煩惱不生,身心必然輕鬆自在。

假如執著儀軌神聖不可侵犯,稍一不慎有些誤差,心裏不免恐慌。怕菩薩、護法見責,就有可能出現災禍疾病,萬法心想生嘛!主要在差別事相上起了分別心,千斤壓力在心頭。

若死在儀軌上,又如何體證妙明、空靈之境呢?古人參禪,有呵佛罵祖之說,但這是修自力解脫,上上根性之人所為,我二力淨土法門切不可仿效。

佛門的儀軌是提供修道人的方便,但修行人的真功夫並不在儀軌的本身,它是借境修心的儀式,若執著儀軌被儀軌所縛,便不能圓融入道。

應不住儀軌相,應明儀軌理,即相離相,以儀軌束塵勞修淨心。當然這裏所講的決不是不執行儀軌——因沒有軌矩畢竟不成方圓,只是莫被它所縛!

障道之緣,說之不盡,此四種障,對念佛者,較有普遍性。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般若智,不瞭解佛法的真實義,不能以假修真、借法證真。若能以佛知見為知見,迴光返照,對一切事、人、物,甚至一切法,都不住著,空靈無住妙用無窮,心地必然清涼自在,熱惱不沾。心如鏡映物、如水現月,身心不動,運用諸法而不住相。不留修、不修之痕,戒於心,行自然,恆順眾,喚群萌,若能如此修行,該多自在呀!

空非空色非色空色一如,理非理事非事理事無礙。普願眾生速乘大白牛車往生極樂。

著相求法本無法,離相修心真修行。世人若明真空理,覺悟自心證菩提。




  •    (悄悄話) 4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
  •    (悄悄話) 3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
  •    (悄悄話) 2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
  •    (悄悄話) 1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