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笛----鳳飛飛

2011120310:00

 
聞 笛 趙嘏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喨尚飄空。


【賞析】
詩寫月夜聞笛的感受。斷續風送斷續聲,詩人弄不清誰在吹笛。只覺得笛音高亢,響遏行雲;笛音清越,有如冷月臨窗。他由樂音的悠揚想到古時桓伊的三弄玉笛:由笛音的韻味想到馬融的《長笛賦》。

「興來三弄」說的是東晉桓伊為王獻之吹笛,而東漢馬融則寫了名篇〈長笛賦〉。趙嘏用的就是這兩個典故,都和笛有關。

這些都有利於音樂形象的創造。不但顯出了吹笛者的神情,也表明聽笛者進入了音樂意境。這首詩就是通過描寫詩人聞笛時的種種感受來寫笛音的美,和那不曾露面的吹笛人。來源:http://tenyensoft.com/scwk/ts/zgu_wd.htm

【響遏行雲】典出《列子·湯問》,曰 秦國 薛譚 向 秦青 學歌,自以為盡其技,欲辭歸,秦青在郊外大道上飲酒送行,按節拍悲壯而歌,其聲振林木,阻止了行雲。薛譚遂終身不敢言歸。薛譚遂終身不敢言歸。

遏,止也。遏,止也。 【碧落】青天

桓伊為王獻之吹笛的典故載於《世說新語》

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49桓伊吹笛》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桓子】晉 桓伊善笛,過清溪,王徽之 泊舟,謂之曰:「聞卿善吹笛,請為我一奏」。伊下車,據胡床三弄而去。 一曲已終,其人不見,惟聞飄空嘹喨之音而已。來源:http://www.ccview.net/htm/tang/shi/zgu005.htm



王子猷就是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
碧落:「道家認為東方最高的天有碧霞遍布,故稱為『碧落』。後用以指天空。」

蔡志忠的動畫http://www.maidee.com/program/729559




這首詩引用了幾個典故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興來三弄有桓子」

傳說中國樂名曲梅花三弄 ,原是笛曲,傳為東晉大將桓伊所做

王徽之(王羲之子)奉召入京泊船於碼頭,經人引見認識了桓將軍,

徽之說久聞 桓伊 善吹笛,望賜教一首, 桓伊亦久仰王徽之之名,
立即答應,並創作梅花三弄一曲, 當時桓伊已為要臣貴冑,
卻願屈尊獻曲,成為美談一樁 。

來源:http://bloguide.ettoday.com/chariliu/textview.php?file=60544

作者 趙嘏 ㄍㄨ ˇ
這首詩的作者是趙嘏,字承佑,唐山陽﹙今江蘇淮安縣﹚人。
生卒年不詳。唐武宗會昌四年﹙844﹚進士,但仕途不順,
到了宣宗大中年間還在擔任渭南縣尉的職務,
他自己都覺得職位太低。不過名士大夫們對他的風評很好,
他的詩瞻美,多興味,深受杜牧的推崇,因「殘星數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而被杜牧稱為「趙倚樓」。著有《渭南集》,
《全唐詩》錄詩兩卷。

語譯
誰家有人在這華美的樓閣中吹笛,斷斷續續的笛聲隨著斷斷續續的清風吹來。笛音響亮高妙,能止住流雲橫落青天,笛音清脆悠揚,連同清冷的月光來到窗邊。東晉有桓伊興致來時吹弄三調,懷念東漢的馬融寫成一篇〈長笛賦〉。樂曲終了,不知吹笛的人還在嗎?清脆響亮的笛音餘味不絕,還回蕩在空中。

詩中有話
月夜聞笛,悠揚的笛聲從畫樓高處隨風傳來,響徹雲霄,使行雲停駐,清音透進窗簾,使詩人陶醉,也懷念起古人桓伊、馬融愛笛的雅興。笛聲停歇,想望其人,此時餘音繚繞還飄蕩在夜空中。

趙嘏形容吹笛人的笛音「響遏行雲」,這個典故出自《列子湯問》,秦國的薛譚向秦青學歌唱,還沒學完就自認為已學盡秦青的技藝,要告辭回家。秦青沒阻止他,在城外大道為他送行,秦青打著節拍,悲壯高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歌聲撼動了林木,停住了浮雲。薛譚就向秦青道歉,請求回來學習,一生不敢再說要回家了。

關於桓伊三弄笛也有個故事,據《晉書列傳》記載,桓伊因肥水之戰立了大功,封永修縣侯,進號右軍將軍,但其謙恭淡泊的性情始終沒有改變。桓伊擅長音樂,在當時為江左第一,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常吹笛自娛。有一回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奉召到京師,停船於溪旁,桓伊與王徽之素不相識,當桓伊從岸上經過,船上客人說:「這是桓野王啊!(桓伊小字子野)」王徽之便請人告訴桓伊:「聽說您善於吹笛,姑且為我吹奏一曲。」桓伊此時身份已經很尊貴,仍下車為王徽之作三調(清調、平調、側調的合稱),吹完了笛便上車去,兩人沒有交談一句。

動人的音樂常取決於演奏者或演唱者的內在修為,有「笛聖」之稱的桓伊,不僅謙恭淡泊,而他不與狂士王徽之計較,紆尊降貴為其吹笛,可看出他的度量寬弘。



他還曾以擅長的音樂,化解了一場君臣誤會。東晉丞相謝安于肥水之戰指揮若定,立下存晉之功,卻因讒言被晉孝武帝所猜忌。

在一次宴會上,孝武帝命桓伊吹笛助興,桓伊吹完一曲,請求彈箏而歌《怨詩》:「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委婉告訴孝武帝,身為國君固然不容易,當良臣更難,謝安如此忠信卻被猜疑。當年周公輔佐文王、武王,武王病重時,周公祝禱願代武王而死,祝禱文還收在金滕箱中,推心置腹的輔佐年幼的成王處理朝政,反被管、蔡二叔流言中傷。桓伊慷慨高歌,謝安淚下沾襟,離座告訴桓伊:「您的音樂造詣如此不凡哪!」孝武帝明白了自己誤會忠良,也深感愧疚。

樂如其人,音樂家的道德修養會影響其音樂質量。那畫樓中傳出的笛音如此悠揚動聽,或許正是位高才大德之人所為了。

馬融79年166年),字季長,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經學家。曾宦校書郎、郎中、議郎、武都太守以及南郡太守。

融年少好學,精通經籍。他編輯註釋了《周易》、《尚書》、《毛詩》、《論語》、《孝經》等,並著有《三傳異同說》。除注經書外,他還註釋了《老子》、《淮南子》、《離騷》、《列女傳》等書籍。他有千餘學生,比如鄭玄盧植,就是他的門生。但是,鄭玄只在畢業時見過馬融一面。

馬融頗好美色、音樂,講學時,前列男學,後列女樂,中間用絳色絲帳相隔,馬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人稱「絳帳教授」。

柳亞子《四月十六夜徐老特立羔訪奉呈一首》:「馬融絳帳多英傑,屈子《離騷》未寂寞。」

馬融的著作大致均佚。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和黃奭的《漢學堂叢書》裡面有所摘錄。

另外,張溥輯撰有《馬季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