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大師,生於公元1683年,被認定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道歌,存世六十六首。
于道泉曾經在1930年首次將倉央嘉措大師的道歌翻譯出版,引起巨大反響,不過一般藏族朋友大多對他的翻譯不是很滿意,認為他將神聖的道歌翻譯成了庸俗的情詩,造成了漢族人對倉央嘉措大師的誤讀。
後來,曾緘先生再次重譯,而且在于道泉的基礎上過多的潤色,這就更加重了倉央嘉措大師作品的“情詩化”。
不過不管怎樣,這些還算是“詩出有本”,但受網絡文化的影響,一些不知何人所做的“倉央嘉措情詩”大量湧現,其中不乏精品,但大多數是濫觴的“無病呻吟”。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1、《見與不見》
這首詩曾一度被署名“倉央嘉措”而流傳大江南北,其實是當代女詩人紮西拉姆多多所做,原名《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出自其詩集《疑似風月》。後來,因為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中引用而走紅。
說句實話,把《見與不見》這首詩放在“無病呻吟”這篇文章中有點不太公平。其一,這確實是一首難得的當代詩作佳品;其二,作者並非有意冒名“倉央嘉措”大師,而是被無聊的好事者炒作而致。
“班紮古魯白瑪”出自梵語,意為“金剛上師蓮花”,這裏指的是藏傳佛教的開創者蓮花生大師。
作者的靈感來自於蓮師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這裏想表達的不過是蓮師對眾生的慈悲和不舍不棄,但往被過度解讀成和愛情風月相關。
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從容朗誦了這首小詩,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
作者:紮西拉姆·多多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2、《我問佛》
《見與不見》不見了,時下最火的莫過《我問佛》。首先來說,在“倉央嘉措”大師存世的66首詩作中,沒有這首詩。這篇東拚西湊的拙劣偽作,可以算是“無病呻吟”中的極品,火遍了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篇被稱為詩的東西:
《我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回,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萬法皆生,皆係緣份,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彙的刹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為什麼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我問佛:何為緣?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我實在沒有看明白作者除了“無病呻吟”外,還想表達什麼。無非是“勘破、放下、自在”一些自我催眠的陳詞濫調,以及照抄佛經的詞句,如“人生有八苦……”、“一花一世界……”之類。
其中,“坐也禪,行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是抄自永嘉大師的《證道歌》。不知倉央嘉措大師當年是如何看到這篇漢文《證道歌》,還用藏文照抄進了他的詩作(又被原樣還原成了漢文)?
甚至,這首詩裏竟然還出現了現代流行歌曲的歌詞,如“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一句,這明明是電影《青蛇》主題曲《流光飛舞》的歌詞,作者黃霑,怎麼成了幾百年前倉央嘉措大師的作品?
其實,這首詩還有一個硬傷,就是“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一句,“十界”之說完全出自漢化的佛教。
南北朝時的鳩摩羅什大師曾感歎“秦人好訛”,也就是說中土漢地的人喜歡簡略的東西,一般高深廣大的法義很難被這裏的人所接受,從後來佛教“三論宗”與“唯識宗”傳承的斷絕也能驗證這一點。
所以,出現了一些佛教漢化的產物,如格物法將佛教的“五戒”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相對應,以及將“六道”與“四聖”參合而說的“十界”說。這些說法,純粹是為了使漢地人容易接受佛法,也不會完全違背佛理而成。
但是,純正的印度佛法不會有這些說法,藏傳佛教也不可能出現,甚至完全秉承印度佛教的鳩摩羅什大師、玄奘大師、不空大師等也不會說這些。那麼,作為藏傳佛教高僧的“倉央嘉措”大師,怎麼會莫名其妙的說起了“十界”?
這首詩中,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東西甚多,不一一點評。
3、《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首詩勉強可以算作是真的,因為“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確實是倉央嘉措大師所寫,但也僅僅這四句是倉央嘉措大師所寫,後面的就不知是何人所做。我曾問過兩位研究藏文的朋友,他們明確告訴我:“這首詩只有四句。”
總起來說,後面的續寫還算不錯,所以也不做過多批評。但是,此詩的真正名字,應該叫《兩誡》。
4、《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做過多點評,這只能算是曾緘先生翻譯時再創作的一首詩,原詩按照於道泉的直譯是“若要隨彼女的心意,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彼女的心願違背了。”
曾先生的再創作確實不錯,只是後面兩句完全是譯者自己所加,和倉央嘉措大師無關。
5、《誰執我之手》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癡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回。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牽爾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撫爾秀頸,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憐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這個不必說了,全本出自網絡玄幻小說《冷面樓主和尚妻》,竟然也被冠以“倉央嘉措”之名。
我曾提醒過一位朋友,這些詩不是“倉央嘉措”大師所寫。結果,第二天他又把《我問佛》貼在朋友圈裏。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大家都在裝,你不裝,不想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