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冠以“倉央嘉措”之名的無病呻吟

2015040315:27
 

倉央嘉措大師,生於公元1683年,被認定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道歌,存世六十六首。

于道泉曾經在1930年首次將倉央嘉措大師的道歌翻譯出版,引起巨大反響,不過一般藏族朋友大多對他的翻譯不是很滿意,認為他將神聖的道歌翻譯成了庸俗的情詩,造成了漢族人對倉央嘉措大師的誤讀。

後來,曾緘先生再次重譯,而且在道泉的基礎上過多的潤色,這就更加重了倉央嘉措大師作品的‌‌“情詩化‌‌”。

不過不管怎樣,這些還算是‌‌“詩出有本‌‌”,但受網絡文化的影響,一些不知何人所做的‌‌“倉央嘉措情詩‌‌”大量湧現,其中不乏精品,但大多數是濫觴的‌‌“無病呻吟‌‌”。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1、《見與不見》

這首詩曾一度被署名‌‌“倉央嘉措‌‌”而流傳大江南北,其實是當代女詩人紮西拉姆多多所做,原名《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出自其詩集《疑似風月》。後來,因為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中引用而走紅。

說句實話,把《見與不見》這首詩放在‌‌“無病呻吟‌‌”這篇文章中有點不太公平。其一,這確實是一首難得的當代詩作佳品;其二,作者並非有意冒名‌‌“倉央嘉措‌‌”大師,而是被無聊的好事者炒作而致。

‌‌“班紮古魯白瑪‌‌”出自梵語,意為‌‌“金剛上師蓮花‌‌”,這裏指的是藏傳佛教的開創者蓮花生大師。

作者的靈感來自於蓮師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這裏想表達的不過是蓮師對眾生的慈悲和不舍不棄,但往被過度解讀成和愛情風月相關。

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從容朗誦了這首小詩,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

作者:紮西拉姆·多多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2、《我問佛》

《見與不見》不見了,時下最火的莫過《我問佛》。首先來說,在‌‌“倉央嘉措‌‌”大師存世的66首詩作中,沒有這首詩。這篇東拚西湊的拙劣偽作,可以算是‌‌“無病呻吟‌‌”中的極品,火遍了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篇被稱為詩的東西:

《我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回,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萬法皆生,皆係緣份,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彙的刹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為什麼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我問佛:何為緣?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我實在沒有看明白作者除了‌‌“無病呻吟‌‌”外,還想表達什麼。無非是‌‌“勘破、放下、自在‌‌”一些自我催眠的陳詞濫調,以及照抄佛經的詞句,如‌‌“人生有八苦……‌‌”、‌‌“一花一世界……‌‌”之類。

其中,‌‌“坐也禪,行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是抄自永嘉大師的《證道歌》。不知倉央嘉措大師當年是如何看到這篇漢文《證道歌》,還用藏文照抄進了他的詩作(又被原樣還原成了漢文)?

甚至,這首詩裏竟然還出現了現代流行歌曲的歌詞,如‌‌“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一句,這明明是電影《青蛇》主題曲《流光飛舞》的歌詞,作者黃霑,怎麼成了幾百年前倉央嘉措大師的作品?

其實,這首詩還有一個硬傷,就是‌‌“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一句,‌‌“十界‌‌”之說完全出自漢化的佛教。

南北朝時的鳩摩羅什大師曾感歎‌‌“秦人好訛‌‌”,也就是說中土漢地的人喜歡簡略的東西,一般高深廣大的法義很難被這裏的人所接受,從後來佛教‌‌“三論宗‌‌”與‌‌“唯識宗‌‌”傳承的斷絕也能驗證這一點。

所以,出現了一些佛教漢化的產物,如格物法將佛教的‌‌“五戒‌‌”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相對應,以及將‌‌“六道‌‌”與‌‌“四聖‌‌”參合而說的‌‌“十界‌‌”說。這些說法,純粹是為了使漢地人容易接受佛法,也不會完全違背佛理而成。

但是,純正的印度佛法不會有這些說法,藏傳佛教也不可能出現,甚至完全秉承印度佛教的鳩摩羅什大師、玄奘大師、不空大師等也不會說這些。那麼,作為藏傳佛教高僧的‌‌“倉央嘉措‌‌”大師,怎麼會莫名其妙的說起了‌‌“十界‌‌”?

這首詩中,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東西甚多,不一一點評。
 

3、《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首詩勉強可以算作是真的,因為‌‌“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確實是倉央嘉措大師所寫,但也僅僅這四句是倉央嘉措大師所寫,後面的就不知是何人所做。我曾問過兩位研究藏文的朋友,他們明確告訴我:‌‌“這首詩只有四句。‌‌”

總起來說,後面的續寫還算不錯,所以也不做過多批評。但是,此詩的真正名字,應該叫《兩誡》。
 

4、《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做過多點評,這只能算是曾緘先生翻譯時再創作的一首詩,原詩按照於道泉的直譯是‌‌“若要隨彼女的心意,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彼女的心願違背了。‌‌”

曾先生的再創作確實不錯,只是後面兩句完全是譯者自己所加,和倉央嘉措大師無關。
 

5、《誰執我之手》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癡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回。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牽爾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撫爾秀頸,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憐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這個不必說了,全本出自網絡玄幻小說《冷面樓主和尚妻》,竟然也被冠以‌‌“倉央嘉措‌‌”之名。

我曾提醒過一位朋友,這些詩不是‌‌“倉央嘉措‌‌”大師所寫。結果,第二天他又把《我問佛》貼在朋友圈裏。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大家都在裝,你不裝,不想混了?‌‌”
 

作者: 


  •    (悄悄話) 5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
  •    (悄悄話) 4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
  •   catdograin 於 2015-10-31 19:49 3F
  • 本文遺漏一首: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瞬,我飄然成仙,不為求長生,只願保佑你平安的笑顏。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歌,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日,我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回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己失去舊日的光澤
     
    來源:前一段出自1997年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詞,詞曲作者是何訓田。或許因為《央金瑪》中另有一首歌名為《六世達賴喇嘛情歌》,因而這首歌詞被人謬傳成“倉央嘉措情歌”之一。後面的詞句,估計為網友的仿作(曾在江南小喬的作品見過)。
  •   asd9595 於 2015-10-04 18:23 2F
  • 感恩您的分享,謝謝您,
    追根究底不知道是好壞?..別人都在混 不知道要如何假混?
    南無阿彌陀佛 自淨其意。
  • 版主於 2016-08-21 12:06 回覆
    六世達賴是佛教修行高僧的轉世者,他所寫的詩歌含義是「金剛道歌」而非情歌。詩歌里之所以大量出現女性代詞,簡單的來說,有些詩歌里的女性,指的是年長的,像母親般的,指的是倉央嘉措自己的上師,喇嘛,喇 是指上面,有恭敬的含義;嘛是媽媽,像母親般的。喇嘛就是尊稱自己的師父,而在道歌中倉央嘉措尊者用的是另一種修辭手法。另一方面,參考當時的政治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倉央嘉措的上師是桑結嘉措,也是當時的攝政,與當時的清朝皇帝,蒙古貴族,以及藏王,矛盾錯綜復雜。倉央嘉措或許只能用隱晦的手法寫的自己師父,在一些金剛道歌中,體現的還是比較明顯,有些道歌能看出來是密宗的觀想修行方式。
    心頭影事幻重重 (修行打坐的初期,心思並不穩定,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
     
    化作佳人絕代容 (慢慢的觀想自己上師的容貌,就在自己頭頂上一肘處,這個觀想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基本上是以上師為主,即便是觀想佛菩薩,本體仍然是上師)
     
    恰似東山山上月 (通過上師的加持,心也安定下來了,佛菩薩上師的樣子,就像皎白的月亮從山上升起,光明、清凈)
     
    輕輕走出最高峰 (上師三寶,佛菩薩的形象慢慢的出現,加持所有的眾生升起慈悲心菩提心,眾生都得到解脫,安住在這個境界中修行。)
     
    撇開皓首窮經、考據訓詁不談,如若將錯就錯這般和稀泥下去,不僅是對大師不敬且會誤導眾生;也對原作者不公(如:紮西拉姆﹒多多),故而仍有正本清源的必要!
  •   Maggie W 於 2015-04-04 09:15 1F


  • 阿彌陀佛~
     
  • 版主於 2015-04-17 11:42 回覆
    不通音問,瞬又經年,歉甚!未知師兄邇來道體安否?敝文蒙不見棄,幸何如之?尚望裨益一二為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