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中日第一場大戰--抗倭援朝戰爭,在名將李如松、吳惟忠、麻貴、陳璘、鄧子龍以及朝將李舜臣等人不避矢石鋒鏑的率領下,經過八年的艱苦戰鬥,中朝軍民終於把日本侵略軍驅逐出境,粉碎了豐臣秀吉吞併朝鮮征服中國的妄想。這場戰爭,明朝「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用兵數十萬,費銀近八百萬兩,歷經戰與和的反覆,最終異常艱苦的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明神宗大獎三軍,《明史》稱此爲“東洋之捷,萬世大功”。
萬曆二十七年,神宗將抗倭援朝戰爭中俘虜的倭寇六十一名正法。他向全國發表詔書:屬者東夷小丑平秀吉(豐臣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朝鮮)君臣逋亡,人民離散,馳章告急,請兵往援。朕念朝鮮稱臣世順,適遭困厄,豈宜坐觀!若使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況東方乃肩背之藩,則此賊亦門庭之寇,遏阻定亂,在予一人。於是少命偏師,第加薄伐。平壤一戰,已裭驕魂。而賊負固多端,陽順陰逆,本求伺影,故作乞憐。冊使未還,凶威復煽。朕洞知狡狀,獨鍛於心,乃發郡國羽林之才,無吝金錢勇爵之賞,必盡卉服,用澄海波,仰賴天地鴻庥,宗社陰騭,神降之罰,賊殞其魁,而王師水陸並驅,正奇互用,爰分四路,並協一心,焚其芻糧,薄其巢穴。外援悉斷,內計無之。於是同惡就殲,群酋宵遁,舳艫付於烈火,海水沸騰,戈甲積于高山,氛浸淨掃,雖百年僑居之寇,舉一旦蕩滌靡遺。鴻雁來歸,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羆振旅,漢家之德威播聞,除所獲首功,封為京觀,仍檻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棄屍稿街,傳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鑒戒,大泄神人之憤心。
吁欷!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樑者雖強必戮。
然則,曾幾何時,時至今日,當年恭順者,今亦跳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