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踏歌圖》
很多詞不好用了,想要準確表詞達意就會很為難。比如說,現在我不能說「情懷」這個詞,要不然你們會從鼻子裡哼一聲,以為我在幫老闆給員工畫大餅,美化一番剝削勞工的現實。
只好來講故事: 【註】
有一天,孔子他老人家跟學生們閒聊時忽然感慨了一句:「我是年紀大了。」學生們還沒有搞明白他這麼感慨一句的原因,孔子就又說了:「不過你們也不要覺得有代溝,你們這幫熊孩子成天都發牢騷說自己懷才不遇!但如果真有人能賞識你們,這輩子都想幹點啥呀?」
功夫最好的子路搶先發言說:「我呢,就去那些個夾在大國之間不好做人的中型國家,哪怕它現在又鬧饑荒又頻頻被敵國攻擊的,只要我去主政,三年之後不僅打仗不愁兵,人民還懂禮儀。」孔子就笑了笑,有點兒不以為然的樣子,轉向曾被自己稱讚有宰相才能的冉有說:「求!你說?」
冉有說:「我嘛….就去找一個更小的國家,方圓六、七十里或再小一點五、六十里,三年過後百姓應該也可以自給自足並且知道禮樂,然後就等比我更有能耐的人啦。」
孔子沒說啥,又問公西華:「赤!那你呢?」
公西華說:「我也不敢說自己能如何如何,不過我態度好、願意學,在祭祀、外交這些事上做個小助理應該能夠勉強勝任吧!」
孔子終於轉向了一直在一邊彈琴的曾皙,問:「點!該你說了。」
曾皙還沉浸在音樂裡,直到一個樂章終了,他從容撫出最後一個音節,才坐直了身體對孔子說:「我跟這三位老兄的理想都不同啊。」
孔子說,「那有啥,大家就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嘛。」
於是曾皙就說了:「我呢,就只想在暮春的時候,等春天該穿的衣服做好了,和幾個年輕人,一些孩子,到沂水裡玩個水,然後在樹木日漸繁盛的求雨壇下乘乘涼,最後唱著歌一路回家去。」
那大概是個百無聊賴的冬日吧,因為當孔子聽見曾點的回答時,十分嚮往地舒了一口氣,說:「我跟你一樣啊。」
曾皙的那句:「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一個好故事,是一首好詩,也是一種讓人欣羡的浪漫。哪怕你到了孔子一樣該知天命的時候,依然兩手空空,也沒關係。再不會有人瞭解你,給你達成偉大使命的機會,甚至還做不了一個小頭頭,跟哪個時代的溫拿都不像。但你也可以像曾點一樣,開開心心地在春天做一身好衣服,出去唱唱歌,吹吹風,玩玩水,讀讀書,並滿足於此。
我猜那天,孔子想問的大概是類似情懷的問題,而曾皙給了他一個最喜歡的答案。
曾皙的理想裡,唱歌吹風洗澡是現世的自由和浪漫;而讀書,是古來的白日夢——說到底,理想的人生除了吃飽穿暖美人在側,好像也就只剩下這些追求。
所以我小時候,上學的目標就是數日子等春遊;就好像謝安王坦之他們,哪怕是流浪他鄉,每逢三月三也要出去踏踏青;也好像唐代非著名詩人錢起可以憑了一句「春山載酒遠相隨」被後人記住。空口白話畢竟不過癮,所以有了字條,也有了圖畫——蘇軾這樣描述他喜歡的春天——「玉堂晝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郭熙的《早春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馬遠的《踏歌圖》……好像不管古人今人大人小人,總有些共同語言。而我們將要聊到的這些人,他們講得比較好看——這就是我們將要來聊聊這些古老的書畫和故事的原因。
好像是些很高深的東西:在博物館裡,看不懂如同符咒一樣頭尾相連辨認不出的字;不明白一座山一面水一條破船為什麼就比自己幼稚園時候的塗鴉要更受推崇;專業著作裡披麻皴、雨點皴、大斧劈皴⋯⋯各種拗口的專業術語看得人頭皮發麻;殿堂裡,老師說李成郭熙怎麼改良了北派山水,李唐給南宋畫院增加了怎樣的氣息,米芾的瀟湘水雲怎樣刷新了傳統的山水畫法自成一派“米氏雲山”⋯⋯弄不懂的師派傳承,太複雜。這國度充滿了「閒人免進」的禁欲氣息,讓人肅然起敬,但也敬謝不敏。
但是,書畫是什麼呢,在它們成為家法、流派而變得高深威嚴之前,書是性格,所以不能言盡的感觸可以在用筆的輕重緩急之間有微妙的傳達:所以裴旻拔劍起 舞,張旭以劍氣做引;所以元豐五年初春那個又濕又冷的寒食節,蘇軾的下筆也帶了困頓的寒意。畫呢,在沒有寫真不能照相,一趟遠行也許意味永遠分別的時候,是夢想:不能夠注目的輞川炊煙,不能夠經歷的富春山居,不能夠徜徉的瀟湘水雲⋯⋯在記憶裡,講述裡,想像裡畫下來,藏起來,在精神的到達和肉體不能夠到達的空間裡。
還是那個用筆的時代好吧,哪怕我語焉不詳畫一幅春山,你也知:我大概是宅到發黴卻又沒有正大光明的動力去遠行,只好在寒夜裡,畫一個暮春的下午在屏風上,權當做是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些事情,有些可以與家人朋友說,而有些,講起來會有點尷尬。幸好曾皙的老師是孔子,否則在一幫想要做政治家,學者,科學家的同學裡,你的理想只是能夠開開心心去春遊,也不知道老師下課會不會立刻請家長。因為世俗的約束,很多心裡話,講出來像個怪胎,只好成為了無從坦白的心思。
那時候的書畫神奇,明明是最坦然的剖白,卻又事實的沉默。面對猜測和解讀,不需要辯解,不需要證實,所以不受到傷害。就讓它以一個夢最具體又完整的形狀停留在那裡,且待同樣的「怪胎」經過,會心一笑,真是再好也沒有了。
我們將要說的,是過去的事情。可是這個世界上,自從有了人就再也沒有新鮮的事情:你年輕的時候不愛好好讀書就想玩搖滾,寫小說,去流浪;你工作以後不想討好上司又不得不拍馬屁說好話,幹了兩天就想捲舖蓋走人;你年紀不小了還想娶個白富美或嫁個高富帥,既溫柔又有趣還要不離不棄⋯⋯過去的喜怒哀樂和現在的柴米油鹽並不像他們間隔的時間那麼不可逾越。大多數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它們竟然是相通的。你的心思,其實曾經是宋徽宗的堅持,王維的苦惱,管道昇的奢望⋯⋯所以啊,下次你再被老師或者老闆罵沒出息的時候,也可以引經據典一番,聊以自慰了。
我知人人都活得累,於是心靈雞湯才盛行。教你人際關係裡騰挪輾轉,教你「作」到絕路時要看得開……囫圇灌下去一大碗,哪怕是味精水,也可以暖胃。所以我也把這些高深的書畫熬一碗補湯,小火慢煨一晚上。當卷軸一點點展開的時候,但願我們可以暫時穿越一會兒,做個沒出息的人,端著這碗不加味精十全大補湯,聽聽那些有趣的人講講他們的得意、困頓和陰溝裡翻船。
如果孔子跟學生們閒嗑牙的那天真是一個凍死人的冬天,我看他肯定對於那些冷硬的安邦定國,長治久安感到消化困難。好像是冬夜裡茫茫天地間的一個旅人,踽踽獨行在漫天風雪之中,誰想要知道前面還有多少里才能到終點呀!這時候,他需要的是一堆篝火的溫暖,有一個人在避風的拐角裡向他描述一番草長鷹飛的景象,告訴他:且待春來。再怎樣的艱辛,於是在這一刻,就全忘了!(北溟魚魚魚)
【註】:
這個故事出自《論語•先進二十五》,這裡並沒有逐字逐句翻譯,錄原文於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只好來講故事: 【註】
有一天,孔子他老人家跟學生們閒聊時忽然感慨了一句:「我是年紀大了。」學生們還沒有搞明白他這麼感慨一句的原因,孔子就又說了:「不過你們也不要覺得有代溝,你們這幫熊孩子成天都發牢騷說自己懷才不遇!但如果真有人能賞識你們,這輩子都想幹點啥呀?」
功夫最好的子路搶先發言說:「我呢,就去那些個夾在大國之間不好做人的中型國家,哪怕它現在又鬧饑荒又頻頻被敵國攻擊的,只要我去主政,三年之後不僅打仗不愁兵,人民還懂禮儀。」孔子就笑了笑,有點兒不以為然的樣子,轉向曾被自己稱讚有宰相才能的冉有說:「求!你說?」
冉有說:「我嘛….就去找一個更小的國家,方圓六、七十里或再小一點五、六十里,三年過後百姓應該也可以自給自足並且知道禮樂,然後就等比我更有能耐的人啦。」
孔子沒說啥,又問公西華:「赤!那你呢?」
公西華說:「我也不敢說自己能如何如何,不過我態度好、願意學,在祭祀、外交這些事上做個小助理應該能夠勉強勝任吧!」
孔子終於轉向了一直在一邊彈琴的曾皙,問:「點!該你說了。」
曾皙還沉浸在音樂裡,直到一個樂章終了,他從容撫出最後一個音節,才坐直了身體對孔子說:「我跟這三位老兄的理想都不同啊。」
孔子說,「那有啥,大家就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嘛。」
於是曾皙就說了:「我呢,就只想在暮春的時候,等春天該穿的衣服做好了,和幾個年輕人,一些孩子,到沂水裡玩個水,然後在樹木日漸繁盛的求雨壇下乘乘涼,最後唱著歌一路回家去。」
那大概是個百無聊賴的冬日吧,因為當孔子聽見曾點的回答時,十分嚮往地舒了一口氣,說:「我跟你一樣啊。」
曾皙的那句:「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一個好故事,是一首好詩,也是一種讓人欣羡的浪漫。哪怕你到了孔子一樣該知天命的時候,依然兩手空空,也沒關係。再不會有人瞭解你,給你達成偉大使命的機會,甚至還做不了一個小頭頭,跟哪個時代的溫拿都不像。但你也可以像曾點一樣,開開心心地在春天做一身好衣服,出去唱唱歌,吹吹風,玩玩水,讀讀書,並滿足於此。
我猜那天,孔子想問的大概是類似情懷的問題,而曾皙給了他一個最喜歡的答案。
曾皙的理想裡,唱歌吹風洗澡是現世的自由和浪漫;而讀書,是古來的白日夢——說到底,理想的人生除了吃飽穿暖美人在側,好像也就只剩下這些追求。
所以我小時候,上學的目標就是數日子等春遊;就好像謝安王坦之他們,哪怕是流浪他鄉,每逢三月三也要出去踏踏青;也好像唐代非著名詩人錢起可以憑了一句「春山載酒遠相隨」被後人記住。空口白話畢竟不過癮,所以有了字條,也有了圖畫——蘇軾這樣描述他喜歡的春天——「玉堂晝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郭熙的《早春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馬遠的《踏歌圖》……好像不管古人今人大人小人,總有些共同語言。而我們將要聊到的這些人,他們講得比較好看——這就是我們將要來聊聊這些古老的書畫和故事的原因。
好像是些很高深的東西:在博物館裡,看不懂如同符咒一樣頭尾相連辨認不出的字;不明白一座山一面水一條破船為什麼就比自己幼稚園時候的塗鴉要更受推崇;專業著作裡披麻皴、雨點皴、大斧劈皴⋯⋯各種拗口的專業術語看得人頭皮發麻;殿堂裡,老師說李成郭熙怎麼改良了北派山水,李唐給南宋畫院增加了怎樣的氣息,米芾的瀟湘水雲怎樣刷新了傳統的山水畫法自成一派“米氏雲山”⋯⋯弄不懂的師派傳承,太複雜。這國度充滿了「閒人免進」的禁欲氣息,讓人肅然起敬,但也敬謝不敏。
但是,書畫是什麼呢,在它們成為家法、流派而變得高深威嚴之前,書是性格,所以不能言盡的感觸可以在用筆的輕重緩急之間有微妙的傳達:所以裴旻拔劍起 舞,張旭以劍氣做引;所以元豐五年初春那個又濕又冷的寒食節,蘇軾的下筆也帶了困頓的寒意。畫呢,在沒有寫真不能照相,一趟遠行也許意味永遠分別的時候,是夢想:不能夠注目的輞川炊煙,不能夠經歷的富春山居,不能夠徜徉的瀟湘水雲⋯⋯在記憶裡,講述裡,想像裡畫下來,藏起來,在精神的到達和肉體不能夠到達的空間裡。
還是那個用筆的時代好吧,哪怕我語焉不詳畫一幅春山,你也知:我大概是宅到發黴卻又沒有正大光明的動力去遠行,只好在寒夜裡,畫一個暮春的下午在屏風上,權當做是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些事情,有些可以與家人朋友說,而有些,講起來會有點尷尬。幸好曾皙的老師是孔子,否則在一幫想要做政治家,學者,科學家的同學裡,你的理想只是能夠開開心心去春遊,也不知道老師下課會不會立刻請家長。因為世俗的約束,很多心裡話,講出來像個怪胎,只好成為了無從坦白的心思。
那時候的書畫神奇,明明是最坦然的剖白,卻又事實的沉默。面對猜測和解讀,不需要辯解,不需要證實,所以不受到傷害。就讓它以一個夢最具體又完整的形狀停留在那裡,且待同樣的「怪胎」經過,會心一笑,真是再好也沒有了。
我們將要說的,是過去的事情。可是這個世界上,自從有了人就再也沒有新鮮的事情:你年輕的時候不愛好好讀書就想玩搖滾,寫小說,去流浪;你工作以後不想討好上司又不得不拍馬屁說好話,幹了兩天就想捲舖蓋走人;你年紀不小了還想娶個白富美或嫁個高富帥,既溫柔又有趣還要不離不棄⋯⋯過去的喜怒哀樂和現在的柴米油鹽並不像他們間隔的時間那麼不可逾越。大多數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它們竟然是相通的。你的心思,其實曾經是宋徽宗的堅持,王維的苦惱,管道昇的奢望⋯⋯所以啊,下次你再被老師或者老闆罵沒出息的時候,也可以引經據典一番,聊以自慰了。
我知人人都活得累,於是心靈雞湯才盛行。教你人際關係裡騰挪輾轉,教你「作」到絕路時要看得開……囫圇灌下去一大碗,哪怕是味精水,也可以暖胃。所以我也把這些高深的書畫熬一碗補湯,小火慢煨一晚上。當卷軸一點點展開的時候,但願我們可以暫時穿越一會兒,做個沒出息的人,端著這碗不加味精十全大補湯,聽聽那些有趣的人講講他們的得意、困頓和陰溝裡翻船。
如果孔子跟學生們閒嗑牙的那天真是一個凍死人的冬天,我看他肯定對於那些冷硬的安邦定國,長治久安感到消化困難。好像是冬夜裡茫茫天地間的一個旅人,踽踽獨行在漫天風雪之中,誰想要知道前面還有多少里才能到終點呀!這時候,他需要的是一堆篝火的溫暖,有一個人在避風的拐角裡向他描述一番草長鷹飛的景象,告訴他:且待春來。再怎樣的艱辛,於是在這一刻,就全忘了!(北溟魚魚魚)
【註】:
這個故事出自《論語•先進二十五》,這裡並沒有逐字逐句翻譯,錄原文於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